图片 山海经_皇族电子竞技俱乐部_电竞赛事竞猜平台-APP下载

《海经》七 海内北经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犬封国曰大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
  蜪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大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
  蟜,其为人虎文,胫有䏿。在穷奇东。一曰状如人,昆仑虚北所有。
  阘非,人面而兽身,青色。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
  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蝟状如狗,黄色。
  袜,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
  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大蟹在海中。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大鯾居海中。
  明组邑居海中。逢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译文:
  海内由西北角向东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蛇巫山,上面有人拿着一根棍棒向东站着。另一种说法认为蛇巫山叫做龟山。
  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而头戴玉胜。在西王母的南面有三只勇猛善飞的青鸟,正在为西王母觅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鸟的所在地是在昆仑山的北面。
  有个神人叫大行伯,手握一把长戈。在他的东面有犬封国。贰负之尸也在大行伯的东面。
  犬封国也叫犬戎国,那里的人都是狗的模样。 犬封国有一女子,正跪在地上捧着一杯酒食向人进献。那里还有文马,是白色身子红色鬃毛,眼睛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名称是吉量,骑上它就能使人长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的北面,那里的人物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一只眼睛。另一种说法认为贰负神在鬼国的东面,他是人的面孔而蛇的身子。
  蜪犬的形状像一般的狗,全身是青色,它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起。穷奇的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生有翅膀,
  穷奇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正被吃的人是披散着头发的。穷奇在蜪犬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穷奇吃人是从人的脚开始吃起。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两座台,每座台都是四方形,在昆仑山的东北面。
  有一种大蜂,形状像螽斯;有一种朱蛾,形状像蚍蜉。
  蟜,长着人的身子却有着老虎一样的斑纹,腿上有强健的小腿肚子。蟜在穷奇的东面。另一种说法认为蟜的形状像人,是昆仑山北面所独有的。
  阘非,长着人的面孔却是兽的身子,全身是青色。
  天神据比的尸首,形象是折断了脖子而披散着头发,没了一只手。
  环狗,这种人是野兽的脑袋人的身子。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刺猬的样子而又像狗,全身是黄色。
  袜,这种怪物长着人的身子、黑色脑袋、竖立的眼睛。
  戎,这种人长着人的头而头上却有三只角。
  林氏国有一种珍奇的野兽,大小与老虎差不多,身上有五种颜色的斑纹,尾巴比身子长,名称是驺吾,骑上它可以日行千里。
  昆仑山南面的地方,有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氾林。
  从极渊有三百仞深,只有冰夷神常常住在这里。冰夷神长着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另一种说法认为从极渊叫做忠极渊。
  阳污山,黄河的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凌门山,黄河的另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
  王子夜的尸体,两只手、两条腿、胸脯、脑袋、牙齿,都斩断而分散在不同地方。
  帝舜的妻子登比氏生了宵明、烛光两个女儿,她们住在黄河边上的大泽中,两位神女的灵光能照亮这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另一种说法认为帝舜的妻子叫登北氏。
  盖国在大燕国的南面,倭国的北面。倭国隶属于燕国。
  朝鲜在列阳的东面,北面有大海而南面有高山。列阳隶属于燕国。
  列姑射在大海的河州上。
  姑射国在海中,隶属于列姑射。
  射姑国的西南部,高山环绕着它大蟹生活在海里。
  陵鱼长着人的面孔,而且有手有脚,却是鱼的身子,生活在海里。大鯾鱼生活在海里。
  明组邑生活在海岛上。蓬莱山屹立在海中。大人贸易的集市在海里。


书中人、神、山河:
  西王母

  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 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形状“像人”,却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齿,很善于长 呼短啸,头发蓬松,顶戴盔甲,是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及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她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为她叼来食物和用品。
  但是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的言行却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当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时,西巡到昆仑山区,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见西王母。第二天,穆王在瑶池宴请西王母,两人都作了一些诗句相互祝福。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与昆仑山相对)的石洞中,是一个披着兽皮人身长牙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有关西王母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 山海经》曾对西王母做出过这样的描述:“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乍一看,西王母简直是一个半人半兽、不伦不类的怪物,而在李晓伟看来,西王母是一个丰姿绰约的美人。 李晓伟说:“当代人考察古籍时,往往忽略了语境转移和丧失的因素,这就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困惑。” 李晓伟为我们还原了心目中西王母的形象。他认为西王母是一位长发披肩、面带虎饰、头戴玉器、身披豹皮、善于唱歌的部落女酋长。 如果李晓伟的假想成立的话,我们不难推断,虎豹有可能就是西王母所在部落的图腾,为了显示自己威仪,西王母就把老虎作为了面部的装饰,并将豹子的尾巴垂于胯下。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李晓伟让记者观看了上世纪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孙家寨村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的照片。这只陶盆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在李晓伟看来,彩盆中垂于5名舞蹈少女腰下类似飘带的东西,就是一根豹尾。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的社会文化标志,以当代人的眼光回望这种文化现象时,必然会感到迷惑,这或许正是人们难以理解《山海经》中西王母形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李晓伟甚至还认为,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於菟就是西王母时代虎豹崇拜的一种延续。近年来,学术界对西王母是神话人物,还是确有其人一直争论不休。 青海省著名学者赵宗福先生在他的《昆仑神话》一书中写道:“《山海经》里的西王母是一位会号叫而不说话的凶神。”中华书局编审陈虎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任长义博士则认为:“西王母有可能是一位以虎、豹为图腾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女性氏族首领。”李晓伟的观点显然趋同于后者。 青海天峻县西王母石室坐落在关角吉日沟一座嶙峋的小山内,石室共有外室、内室和侧室组成,内室中有一个天然的石炕,很适合居住。在时光的流逝中,石室被人们附会了各种传说,石室主人的身份也就显得扑朔迷离。 上世纪80年代,李晓伟在解放军某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他奉命采访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关角隧道的解放军战士。采访期间,他对西王母石室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做了详细考察,并结合史书中的记载,大胆地对石室的功能、来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据《论衡·恢国篇》记载,汉王莽时期,“羌献其鱼盐之地,仙海,西王母石室”等。李晓伟认为,史书上所说的“鱼盐之地”指的就是今天的茶卡盐湖,仙海就是青海湖,西王母石室正好位于青海湖和茶卡盐湖之间,地理位置和史书记载十分吻合。而这一看法得到了日后的考古印证。 当我们把西王母石室放在更大的地理背景下观望时,会为有关西王母的地理考古发现暗自惊叹。 《 山海经》中对西王母主要活动区域的描述是:“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这样的描述与青海的地理环境也是相吻合的。 李晓伟认为,西海当指青海湖,流沙在柴达木盆地随处可见,赤水指的是今天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内的恰卜恰河,黑水就是发源于祁连山南脉流入河西走廊的黑河。也就是说,西王母生活的核心区域就是青海省境内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区域。

  三青鸟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色泽亮丽、体态轻盈。传说为女神西王母的使者。 共三只。又称三鸟。三青鸟是凤凰的前身,本为多力健飞的猛禽,后渐传为色泽亮丽,体态轻盈的小鸟,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汉代画像砖上常见于西王母座侧。
  三青鸟是有三足的神鸟,人间既不能相见,唯望在蓬莱仙山可以再见,但是蓬莱无路,只有靠青鸟传信。传说西王母驾临前,总有青鸟先来报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中主山花子),文学上,青鸟是被当作传递信息的使者。后人将它视为传递幸福佳音的使者。
  据西汉班固的《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载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王母旁。”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人便把传信使者也称为“青鸾”、“青鸟”。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楚辞·九叹》:“三鸟飞以自南兮,览其志而欲北。愿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
  洪兴祖补注:“《博物志》:‘王母来见武帝,有三青鸟如乌大,夹王母。’三鸟,王母使也,出《山海经》。’
  《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又《山海经·大荒西经》:“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鹙,一名小鹙,一名曰青鸟。”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又,诗词中常借用指相思爱情的使者。
  唐·李白《相逢行》:“愿以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昆仑虚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
  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
  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传说黄帝吃的是一种沸沸汤汤的玉膏,从神话英雄变成了仙界首领。昆仑已非昔日可比,俨然是仙人的老家。
  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天柱,仙人万一还想上天,这是绝妙的歇脚之处。昆仑又是黄河之源,黄河是母亲河,古人出于这种崇拜心理,将昆仑由神山转化为仙山便顺理成章。
  昆仑山在神话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它是海内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仑山方圆800里,高达七、八千丈。上面长着一种木禾,高四丈,粗够五个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说玉石,并不是如代指的真正的玉,即优质石〉作栏杆。每一面又有丸道几每道门都有开明兽在那里看守着。开明兽是什么样子,是位半人半兽的神,身躯有1虎那么大,九个头,长得都是人面,向着东方,立在昆仑山上。昆仑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见《西山经》)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爱而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他长寿,后世便有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王西巡,有偃师求见,有的说他与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样,能唱能舞,受到穆王的称赞①,便把他带回了皇宫。穆王西行,还有人向他献一尺长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献夜光杯的;又传说,连雨三月,穆王吹起了笛子将雨止住……总之,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位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断的传说化了的帝王。他最大的奇遇是与西王母的会见。他对西王母毕恭毕敬,手执白圭和玄璧,献上彩色丝带三百纯。西王母设宴款待,双方用歌对答。穆王离开后,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这段会面的事用铭文刻在那里,并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见《穆天子传》、《十洲记》、《拾遗记》等〉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说他与西王母吃一种黑枣,这种枣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实,有二尺长。又说他与西王母欢歌以后,升云而去,或西王母亲自到穆王之宫,一同升云而去。这其间,已经是神话与后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体。

  犬封国

  犬封,即犬戎,古族名。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称猃狁,也称西戎,活动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在甘肃静宁县威戎(今静宁威戎镇)立都。西周中期以来,随着周王朝实力的削弱,共、懿、孝、夷四王仅能守成,而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特别是猃狁,进一步加强对周朝的压力,不时入侵。宣王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力量,宣王命尹吉甫、南仲等出军征伐猃狁,取得很大胜利。但是,到了周宣王晚年,周王朝又重新出现了衰落的现象。周幽王即位,以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国人皆怨。幽王三年,又改立嬖宠美人褒姒为后,相传为博得褒姒最美的一笑,曾点燃烽火(军事警报用),戏弄诸侯,失去诸侯信任。接着,又废去申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子伯服为太子,并拟问罪申侯。周幽王十一年 (公元前 771年),申侯联合缯(今山东枣庆东)和犬戎军队大举进攻西周都城(丰、镐两京,今西安西),幽王急命点燃烽火,结果诸侯一个也不来救。周王室卫队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幽王携褒姒及太子伯服仓皇出逃,终被犬戎军队追上。幽王及太子伯服被杀死于骊山脚下,西周亡。随后,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又将犬戎军队打败,拥立宜臼为平王,迁都雒(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犬戎族为游牧民族,当时的犬并不像现在这样完全脱离狼的状态,那时的白犬如狼一般凶猛,族人的图腾为狼,但家中的犬又是家中的一分子,非常尊敬它,故取名为“犬戎”。
  到西周末期,长期的农耕和平环境,使得君王荒淫无度,玩物丧志,烽火戏诸侯。君主性格软化,无心富国强兵,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 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此后,犬戎便成了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这个“犬戎”的“犬”字带有强烈的侮辱性,而且说戎狄是“豺狼”也准确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国的游牧民族、游牧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图腾,也必须从古匈奴荤粥和犬戎开始。
  根据文献记载,犬戎族就是自称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并以白犬为图腾的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属于西羌族,是炎黄族先祖的近亲。早在炎黄时期,犬戎族就是炎黄族的劲敌。《后汉书》就有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
  据《后汉书》记载,至汉朝,在原来犬戎活动范围内曾出现一个人口众多的西戎白狼国。到东汉明帝时,“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自愿归属东汉。白狼王还命人作诗三首,合称《白狼歌》,献给东汉皇帝。因此,所以白狼国就是犬戎国的变种,白狼王则是犬戎的后人,而白狼族就是崇拜白狼,并以白狼为图腾的部族。白狼国的存在,也可以证明犬戎所崇拜的白犬很可能就是白狼。
  据史料记载犬戎族极为野蛮凶悍,据史书记载犬戎的母族——古羌族也崇拜犬图腾。《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卷里说:在唐朝初年有“白简、白狗羌并遣使入贡”,而且,唐还“以白狗等羌地置维、恭二州”。这说明古羌族也崇拜白犬。实际上,从民族归类上看,犬戎族就是西羌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羌,西戎牧羊人也。”因此,犬戎就是西羌,西羌包含犬戎。那么以上所说的“犬戎”、“白狗”和“白狼”等族就都是西羌族。由此可以断定,西羌族是以白狼或白犬为图腾的游牧民族。

  吉量

  犬封国有一种颈鬣若雄鸡之尾、双目闪烁金光的神马,叫吉量马。它的毛色雪白,长鬣火红,头到尾共长一丈,蹄到背高八尺。乘坐此马,可获千年之寿。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提到了一个奇肱之国,奇肱之国在一臂国的北部。那儿的人一根胳膊,三只眼睛,眼睛有阴有阳,阴在上,阳在下,常乘一种叫吉量的马。那儿还生长着一种鸟,长着两个头,羽毛是红黄色的。奇肱国的人,别看只一只手,但手很巧,能做各种捕鸟的小器具,以捕杀鸟禽;又能做飞车,乘风远行。
  商朝时,有一次那儿刮起很大的西风,把他们的飞车连同人一起吹到了河南一带,汤王于是派将士砸坏了他们的车,不叫当地百姓看见。十年之后,又刮起了一次东风,他们便重新做了飞车,乘车回国了。奇肱国离玉门关还有四万里。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也提到了一个犬封国,犬封国,也叫犬戎国。这个国的人长得样子像狗。旁边有一个女子,正跪着捧上一杯酒食进奉她的丈夫。犬封国有种文马,毛色纯白,红鬓,双眼金光灿灿,这种马叫吉量马,骑上它的人可长寿,活到千岁。
  奇肱国国民所使用的飞车,有着十分奇特的造型。大禹考察水情时曾到过奇肱国,对奇肱国的飞车等许多情形都曾目睹。当时,在大禹凿通方山之后,曾经过三身国继续西行。一日,突然远处空中出现了一种似鸟非鸟的车子,同行的伯益道:“这个东西非常奇怪,究不知是什么东西,我们跟过去,看它一个下落。”大家赞成。
  于是郭支口中发出号令,两条龙就掉转方向,紧跟那飞车而行。走不多时,那飞车渐渐降落,两龙亦跟着降落。禹等一看,原来是个繁盛之地,庐舍廛市,弥望相接。那时飞车已降在地上,仿佛旁边还有无数飞车停在那里。禹等的龙太长而大,降不下来,只能再转向海滨空旷之地,然后降下。刚下龙背,陡听到机声轧轧,又有两座飞车凌空分道而去,接连又是一座翱翔而来。禹等无不诧异,就叫郭支等守住行李,独与伯益、黄魔、鸿蒙氏、之交五人缓步入其国境。沿途所见人民,都只有一只手,而眼睛却有三只,一只在上,两只在一上,成“品”字形。又遇到几个同样的人,各骑着一匹浑身雪白、目若黄金的文马。伯益认识,就指给文命看道:“这个就是从前在犬封国看见的骑了之后可以活到千岁的吉量马,难道此地之人都是长寿不死的么?”
  正说时,只听得路旁树林之内噼啪一声响,接着又听见兽嗥之声,大家吓了一跳,仔细一看,陡见两个猎户从外面奔进林内去,原来已捉到好几只野兽了。大禹等跟进去一看,只见里面设着一种机关,有三只野兽关在内,亦不知 是何名字。那两猎户将三兽一个一个捉出捆缚,依旧将机关张开,然后将野兽扛之而行,自始至终,两个人只有两只手,但毫不觉其吃力费事。大禹等看得希奇,就上去问他们道:“请问贵国何名?”那猎户道:“叫奇肱国。诸位无方人,要探听敝国情形么?某等苦不得闲,从此地过去几十步,有一间朝南旧屋,屋中有一个折臂的老者,他闲着无事,而且到过的外国不少,请诸位去问他吧。”说着,竟抬兽而去。
  大禹等依他的话,走到一间旧屋,果见一老者坐在里面,看见大禹等走到,先站起来问道:“诸位是中华人么?难得至此,请进来坐坐。”大禹等入内与之施礼。那老者道:“老夫病废,不能还礼,请见谅,请见谅。”大禹等坐下之后,就问那老者道:“老先生曾经到过中华么?何以知道某等是中华人?”那老者道:“老夫久仰中华是个文化礼仪之邦,但是无福,却不曾到过。前几年,在别国里遇着中华人不少,现在看见诸位服式相同,所以知道是中华人。不知诸位至此是做何种买卖,还是为游历而来?大禹道:“都不是,都不是。”因将看见飞车,特来探访的来意说明。那老者听了诧异道:“敝国飞车每个时辰走四百里,诸位乘的是什么船?竟能追踪而至,亦可谓极快了。”大禹道:“某等坐的不是船,是龙,所以能追得上。”那老者听了,益发诧异道:“龙可以骑么?究竟是中华天朝,有这种能力,敝国飞车算得什么呢!”大禹道:“敝国骑龙不过偶尔之事,并非人人能骑。贵国飞车乃人人所用,且系人力所造,所以某等极愿研究。”那老者道:“既然如此,待老夫指引诸位去参观吧。”说着,站起身来,在外先行,大禹等跟在后面。
  走约一里之遥,只见一片广场之中停着飞车不少,这时正有二人向车中坐进去,忽然用手指一扳,只听得机声轧轧,车身已渐渐上升,升到约七八丈之高,改作平行,直向前方而行,非常之稳。那老者邀大禹等走到车旁,大禹细看那车的制造,都用柴荆柳棘所编成,里外四周都是轮齿,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每车上仅可容二人,所以方广不到一丈。座位之前又插着一根长木,那老者指点道:“这飞车虽则自能升降行动,但如得风力,其速率更大,这根长木就是预备挂帆布的。”又指着车内一个机关说道:“这是主上升的,要升上去,便扳着这个机关。”又指着一个道:“这是主下降的,要降下来,便扳着这个机关。”又指着两个道:“这是主前进的,这是主后退的。”又指着车前突出的一块圆木板说道:“这是主转向的,譬如船中之舵一样。”大禹等且听且看,虽莫明其妙之所在,但暗暗佩服他们创造之精。
  正说时,又听得机声轧轧,仰天一看,只见又是一座飞车从空降到广场之上,车中走出两个人来,向他方而去。大禹又问那老者道:“这种飞车是贵国政府所有的呢,还是人民所有的呢?”那老者道:“敝国上等之家都自备飞车,中下等人家无力备车者,可到此地来雇用,所以这种都是商家营业之物,每日来雇用的颇不少。”大禹道:“贵国飞车是在国内用的呢,还是到外国去才用呢?”那老者道:“在本国亦用,因为敝国人为天所限,只有一臂,做起事来万万不能如他国人之灵便,所以不能有爱惜光阴。来往较远之地,乘坐飞车可以节省时间,并非为贪安逸之故。”大禹道:“贵国人到外国去,究竟何事?”那老者道:“大概多为经商。敝国所制之物非常灵巧,外国人极为欢迎,所以常常获利,敝国人所恃以立国者唯此而已。”大禹道:“贵国人虽只有一臂,而眼睛却有三只,比别国为多,想来总有特别用处。”那老者道:“敝国人三眼分为阴阳,在上的是阴,在下的是阳。阳眼用于日间,阴眼用于夜间,所以敝国人夜间亦能工作,无需用火,这是敝国人的长处。”
  那老者一面说,一面走,领了大禹等仍到他的家中。大禹道:“老先生游历外邦甚多,不知道到过几国?”那老者便将一生所到之国一一向大禹述说了一遍。
  据猜测,这种叫做吉量的马,可能与UFO外星人的不明飞行物有关。也可能是个小型飞行器,或者说它就是不明飞行物,至于具体的,还得需要有关人士的努力。

  穷奇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可是,同样在《山海经》中,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长著刺蝟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凶兽,这方面则没有分别。
  《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穷奇。」汉代高诱注《山海经》时,亦提到穷奇是少昊氏的後裔,而且是虞舜时的「三苗」之一。不过迄今为止,学者对「三苗」的解释仍然众说纷纭,所以穷奇的身份亦只是聊备一说,不能确认。
  另外,《神异经?西北荒经》对穷奇作出更详细的解说。书中记载类似《山海经》的海内北经,穷奇仍是一头状似老虎,长有翅膀的怪物。平日专门猎食人类,能通人类语言。当它知道有人在争执的时候,往往会把忠直之士吃掉;知道某人为人忠信,就会把那人的鼻子吃掉;知道有人为恶不善,它就会猎取野兽赠予那人。是一头善恶观念完全颠倒的恶兽。可是亦有注者引其它版本加以补充,在这个版本中,穷奇的形象却较贴近《山海经》中的西山经,指穷奇长得像牛,有一条像狐狸而且拖在地上的长尾巴,它的叫声像狗,又说它「狗头人形,钩爪锯牙」。每逢遇到忠信之人,就会把他吃掉;遇到奸邪之辈,就会主动猎杀野兽向他进奉。二者虽然形象迥异,但行为却是一致的。
  据《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追恶凶」的十二位神明,当中就有「穷奇腾根共食蛊」之语,这里的穷奇能驱除蛊毒害物,是一头形象正面的神兽。郭璞注《山海经》时,亦创作了「穷奇之兽,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号曰神狗」的赞诗,同样指出穷奇会作出驱逐妖邪的行为。这些为民除害的举动,与以往所表现的食善助恶的形象,有极大的差别。
  高诱注《淮南子?墬形篇》时,提到穷奇是「广莫风之所生也」,认为穷奇是风神的后裔,而非少昊氏的不肖儿子。
  结合天神、怪兽、恶人三位一体,真实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解它称之为北方天神,身体好像老虎骑着两条龙。《山海经·西次四经》则说它长得象牛,叫起来象野狗,长着粗硬而不光滑的毛,还要吃人。但《海内北经》又说穷奇象虎,长着翅膀,吃人总是从头开始吃,吃的人总是披头散发。《左传》则将之类同饕餮和梼杌,说它是少皥氏不才子,因为总是诋毁忠直的人被人们称为穷奇。《神异经》总结了它的种种特质,描述它是一种生活在西北,长得像虎有翅膀,喜欢吃人的怪物。它能听懂人说话,听到人争吵就去吃有理的一方,听说有人忠诚有信义就去咬人的鼻子,但听说有人凶恶不讲道理反而会赠送自己咬死的动物。相比饕餮等怪兽,穷奇显得更具个性和智慧,但是这种喜欢接近人的习惯大大影响了它作为怪兽的神秘魅力和实力评价。
  《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有兽焉,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它就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儿子,大名鼎鼎的穷奇。
  穷奇很有意思,看见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由此可见,它应该是头凶兽。然而有些书上又说它也不是那么坏,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异处了。之后神话被历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穷奇逐渐演变为天下四凶之一,最后终于被舜帝灭了。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邪则擒兽而伺之”。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这样“是非分明”且付诸行动的怪兽的确少见。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浑沌”;颛顼的不才子“梼杌;以及“饕餮”三族,作为怪兽的“浑沌”,“梼杌”,“饕餮”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来离被称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远。也就是说,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谓“御魑魅”的说法很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浑沌”,“桃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点。

  蟜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虫:“蚑、~、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

  据比

  中国上古创世神之一,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出自山海经
  山海经所谓尸者,大都遭杀戮以后之景象,所以推测应该是个人形的天神.

  环狗

  环狗 ,神话传说中的怪兽。
  《山海经·海内北经》:“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蝟状如狗,黄色。” 

  驺吾

  林氏国一种十分珍贵的神兽,个体如老虎一般,身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尾巴比身子要长,像白毛黑纹的虎,但不吃活的禽兽,很能走,骑上能日行千里。
  《山海经·海内北经》:“ 林氏国 ,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又作驺虞,古之仁兽,非自死之兽不食。
  另有一说,古之驺虞即是今天的大熊猫。

  倭

  “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和“大和”一样都代表日本民族的意思,“倭”字并没有贬义,此名起源于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曾御封当时日本的君主为亲魏倭王,“魏”字去右边的“鬼”字舍去“魂魄”之意,加上左边“亻”加上往来的“友人”的意思,于是亲魏倭王的所在国家也叫做“倭国”,倭国之名得此由来并延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朝鲜

  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
  根据朝鲜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形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朝鲜《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2世纪才被燕人卫满取代。
  王氏高丽和李氏朝鲜时期,由于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陵鱼

  海中有陵鱼,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啼声如小儿。有的古书把它称作鲛人,有的说就是人鱼。《山海经》提到人鱼的有好几处,都说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鲩,即娃娃鱼,不是神话中的人鱼。
  《山海经 海内北经》 陵鱼人面, 手足, 鱼身, 在海中。
  《搜神记》说︰南海之外有鲛人,像鱼一样生活在水裏,天天不停地纺织,老是在哭,流出来的眼泪就成了珍珠。古书引《博物志》说︰较人从水中出来,住在人家家裏,出卖所织的绢。将离去时,向主人索取一个盘子,哭出满盘的珍珠酬谢主人。保留到现在的《博物志》中却没有这段说话。《洽闻记》说︰人鱼形状像人,贸面貌手足都跟美女一样,皮肤如白玉,发长五六尺,如马尾。《徂异记》说︰待制查道出使高丽,晚上船泊在一山边,望见沙滩上有一妇人,头发薘松,穿著红裙子,袒露两臂,肘下有鬣。船夫不知道是什麼。查道曰︰「是人鱼也。」

  逢莱山

  逢莱山,即蓬莱山。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的。
  实际上,早在秦始皇之前,“蓬莱”作为海上神山的名字就已经传开了。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就有“蓬莱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汤问》亦有“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兴,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日瀛洲,五曰蓬莱”的记载。可见,秦始皇并不享有神山“蓬莱”的发明权。
  “蓬莱”作为地名(而不是神山名),最早有文字可考的见于唐代杜佑的《通典》:“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汉武帝确曾于元光二年(前133)东巡至蓬莱,说他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聊以自慰,这说法似乎可信:一、至今未见汉代以前的典籍中有“蓬莱”作为地名出现的;二、据清代《蓬莱县志》载,蓬莱旧城鼓楼(址在今画河桥西50米处)的前身,为古城东门,名“望仙”,为汉武帝登临望海处。
  蓬莱山又名“九仙山”,位于尤溪坂面乡山面村,距县城3 5公里,海拔1288米,峰顶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是尤溪最高的山峰之一。岩凿百栏曲径峰回,峰顶立有观音佛祖像,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蓬莱山不仅是尤溪建县前最早开发的名胜景点和宗教信士活动场所,而且是三明市最优美的旅游自然景区之一。区内山峦奇特,山势雄壮,峰峦峭拔,怪石嵯峨,流泉飞瀑,鬼斧神工,茂林修竹,古木参天,奇花异草,山明水秀。山上有金鲫池、石棋盘、黑白二石子、炼丹灶、白鹤洞等胜景。同时,洞窟幽深,岩壑雄峙,峡谷险绝,山泉潺潺,苍松翠柏,山光水色,景致宜人。相传山巅有仙人来往,并可闻鼓乐声。据《尤溪县志》载昔人诗云:“微风轻动雾云开,日照峰巅香烛台,不为神灵躬朝观,只缘赏景上蓬莱”。蓬莱山盛夏不暑,严冬不寒,天高气爽,平均气温18℃,日出日落之景,尤为壮观。山上幽雅壮丽景致,令游人流连忘返。并有傍山公路蜿蜒而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本站古典小说为整理发布,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13-2025 皇族电子竞技俱乐部_电竞赛事竞猜平台-APP下载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9812号-1